首页 > 综合 > 严选问答 >

文言文子产不毁乡校原文及翻译

2025-08-25 12:00:04

问题描述:

文言文子产不毁乡校原文及翻译,卡到崩溃,求给个解决方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25 12:00:04

文言文子产不毁乡校原文及翻译】一、

《子产不毁乡校》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郑国贤相子产面对民众在乡校议论朝政时,拒绝了他人“毁乡校”的建议,坚持保留乡校,并认为这是了解民情、听取意见的重要渠道。这一事件体现了子产的开明政治思想和对民意的重视。

子产认为,乡校是百姓表达意见的地方,若加以引导,可以成为治理国家的参考;若强行毁掉,则可能引发民怨,不利于国家稳定。他的做法展现了古代儒家“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没有毁掉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郑国人常到乡校游玩,议论执政者的行为。
或谓子产曰:“毁乡校,止谤言。” 有人对子产说:“毁掉乡校,可以阻止人们的议论。”
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岂敢毁之?” 子产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人们每天早晚都去那里游玩,议论执政的好坏。他们所称赞的,我就实行;他们所批评的,我就改正,这正是我的老师,怎么敢毁掉它呢?”
“若水之就下,不吾害也。” “就像水自然流向低处一样,不会对我造成伤害。”
“夫民,可与乐成,不可与虑始。今吾已得其利,又何患焉?” “百姓可以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但不能与他们一起谋划开始。现在我已经从中受益,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三、总结

《子产不毁乡校》是一篇体现古代政治智慧的文章。通过子产对乡校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尊重民意、善于纳谏的政治风格。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强调了倾听民意、接受批评的重要性。

从历史角度看,子产的做法不仅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也为后来的治国理政提供了借鉴。他将民间舆论视为治理的“镜子”,而不是威胁,体现出一种开明与包容的治理精神。

如需进一步分析子产的治国理念或与其他政治家对比,可继续探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