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无梧叶送寒声的下面一句是什么】一、
“萧萧无梧叶送寒声”是一句古诗中的名句,常被误记或混淆。实际上,这句诗并非出自经典古诗,而是现代人对古诗意境的改编或误传。原句应为“萧萧梧叶送寒声”,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寂静与游子思乡之情,其中“萧萧梧叶送寒声”一句,生动地表现了秋风拂过梧桐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
为了帮助读者准确区分这些诗句,以下将列出相关诗句及其出处,并进行对比分析。
二、相关诗句对照表
原句 | 出处 | 作者 | 释义 |
萧萧梧叶送寒声 | 《夜书所见》 | 叶绍翁 | 秋风吹动梧桐树叶,发出阵阵寒意的声音,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萧萧无梧叶送寒声 | 误传/改编 | —— | 此句为现代人误写或误传,原句中并无“无”字,且“无梧叶”不符合诗意。 |
梧桐更兼细雨 | 《声声慢》 | 李清照 | 描写秋雨打在梧桐叶上的声音,渲染愁绪。 |
雨打芭蕉 | 《雨霖铃》 | 柳永 | 表达离别时的凄凉情感,常用以象征忧愁。 |
三、常见误解说明
1. “无梧叶”是误写
“萧萧无梧叶”可能是对“萧萧梧叶”的误记,也可能是在网络上流传的错误版本。正确的诗句应为“萧萧梧叶送寒声”。
2. “送寒声”与“送寒意”有区别
“送寒声”强调的是声音带来的寒意,而“送寒意”则偏向于心理感受。前者更符合古诗中“听觉”与“触觉”结合的描写手法。
3. “萧萧”是拟声词
“萧萧”形容风声或树叶摇动的声音,常见于古诗中,如“萧萧落木”、“萧萧马嘶”等,用于营造氛围。
四、结语
“萧萧无梧叶送寒声”虽在网络上传播较广,但并非古诗原文。正确诗句应为“萧萧梧叶送寒声”,出自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了解古诗的原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意境与情感,避免因误传而影响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建议在引用古诗时,尽量查阅权威出处,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