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身而出什么意思】“挺身而出”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在关键时刻勇敢地站出来、主动承担责任或面对困难的情景。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勇气、担当和主动性。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挺身而出 |
拼音 | tǐng shēn ér chū |
释义 | 在危急时刻勇敢地站出来,主动承担任务或面对困难。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与楚战于邲,赵盾曰:‘臣闻之,君子不乘人之危,不逼人于险。’乃命将佐曰:‘挺身而出,以救其难。’”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勇于行动,表现出责任感和勇气。 |
近义词 | 奋勇当先、挺身而上、奋不顾身 |
反义词 | 退缩不前、畏首畏尾、避而不顾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工作场合 | 面对突发问题时,同事主动提出解决方案,挺身而出。 |
社会事件 | 在公共场合遇到危险时,有人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帮助他人。 |
家庭生活 | 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给予支持和保护。 |
国家大事 | 在国家面临危机时,有志之士挺身而出,为国效力。 |
三、成语的深层含义
“挺身而出”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精神体现。它代表了一个人在面对挑战时不逃避、不犹豫,而是积极应对、承担责任的态度。这种精神在社会中尤为重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四、总结
“挺身而出”是一个富有正能量的成语,强调在关键时刻勇敢、果断地采取行动。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国家层面,这种精神都值得提倡和学习。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勇气,也展现了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的含义,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