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取义什么意】“断章取义”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不全面、不客观地引用或理解他人话语的行为。它源自《诗经·小雅·车辖》中的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来被用来比喻只截取文章或话语中的一部分,而忽略整体的含义,从而导致误解或曲解。
一、断章取义的意思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断章取义 |
| 出处 | 《诗经·小雅·车辖》 |
| 基本含义 | 只截取文章或话语中的一部分,而不顾整体意思,造成误解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别人在引用他人观点时不够全面或有偏见 |
| 近义词 | 断章取义、片面理解、以偏概全 |
| 反义词 | 全面理解、完整引用、客观分析 |
二、断章取义的常见表现
1. 选择性引用:只选取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内容,忽略其他部分。
2. 脱离上下文:在没有了解原文背景的情况下,单独引用某一句话。
3. 故意误导: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刻意歪曲原意。
4. 缺乏判断力:对信息的理解不够深入,仅凭表面文字进行推断。
三、断章取义的危害
- 误导他人:容易让读者或听者产生错误的理解。
- 破坏信任:如果一个人经常断章取义,会让人对其诚信产生怀疑。
- 引发矛盾:在交流中可能因为误解而导致不必要的冲突。
- 影响判断:基于片面信息做出的决定往往不准确。
四、如何避免断章取义
1. 全面阅读:在引用或评价他人观点前,先通读全文,了解整体意思。
2. 结合上下文:注意语言所处的语境,避免孤立看待某一句话。
3. 保持客观:尽量站在中立角度分析问题,不带个人偏见。
4. 多角度思考:从不同视角理解信息,避免单一解读。
五、总结
“断章取义”是一种不严谨、不公正的思维方式,常用于批评那些只关注局部、忽视整体的行为。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我们应努力做到全面理解、客观表达,避免因断章取义而造成误解或伤害。
通过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避免“断章取义”的现象,提升沟通的质量与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