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气回肠意思是什么】“荡气回肠”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音乐、戏剧等作品情感强烈、令人感动至深,甚至让人情绪起伏、难以平静。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文学美感,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力量。
一、
“荡气回肠”出自《文心雕龙·情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故能感荡心灵,而致于无穷。”意思是文章能够打动人心,使人情绪激荡,久久不能平复。后多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情感表达非常动人,让人情绪波动、回味无穷。
该成语强调的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常用于评价文学、音乐、影视等作品中感人至深的部分。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荡气回肠 |
| 拼音 | dàng qì huí cháng |
| 出处 | 《文心雕龙·情采》 |
| 含义 | 形容文章、音乐、戏剧等作品情感强烈,令人感动至深,情绪激荡,难以平静 |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艺术评论中,表示作品有极强的感染力 |
| 近义词 | 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
| 反义词 | 平淡无味、索然无趣、毫无感情 |
| 示例 | 他写的故事荡气回肠,让人看完久久不能释怀。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评论中使用“荡气回肠”,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需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滥用。适合用于描写情感丰富、情节跌宕的作品,如小说、电影、歌曲等。
四、结语
“荡气回肠”不仅是对作品艺术性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情感共鸣的一种肯定。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情”的重视,以及对艺术感染力的追求。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