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三昧的词语意思是什么】“得其三昧”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对某种技艺、学问或艺术的理解达到了精妙、深刻、核心的境界。其中,“三昧”原是佛教用语,意指“定慧合一”的境界,后引申为事物的精髓或奥妙所在。
一、词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得其三昧 |
| 拼音 | dé qí sān mèi |
| 释义 | 形容对某种技艺、学问或艺术的理解达到精妙、深刻、核心的境界。 |
| 出处 | 原为佛教术语,后广泛用于文学、艺术等领域。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对某事掌握得非常深入,理解透彻。 |
| 近义词 | 得心应手、融会贯通、登堂入室 |
| 反义词 | 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皮毛之学 |
二、详细解析
“三昧”在佛教中指的是通过修行达到的一种高度专注、智慧与禅定相结合的状态,是一种超越世俗认知的境界。后来,这个概念被引入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不仅掌握了表面知识,还能够领悟其内在的本质与规律。
例如,在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若某人“得其三昧”,意味着他不仅技法娴熟,还能在作品中体现出独特的风格与精神内涵。
三、使用示例
1. 他在绘画上已经得其三昧,每一笔都蕴含着深意。
2. 老师教了多年,学生才终于得其三昧,真正理解了这门艺术。
3. 这位演员在表演中得其三昧,把角色演活了。
四、总结
“得其三昧”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强调的是对某种技艺或学问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它不仅仅是指技术上的熟练,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升华。在实际应用中,这个成语常用于褒奖那些在某一领域内有深厚造诣的人。
通过了解“得其三昧”的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文成语的文化内涵,也能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一词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