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的含义】“得意忘形”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取得成功或感到高兴时,情绪过于激动,以至于失去了常态,行为举止显得失态、夸张甚至荒唐。这个成语常带有贬义,强调一个人在得意时未能保持冷静和理智,从而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得意忘形 |
| 拼音 | dé yì wàng xíng |
| 出处 | 出自《晋书·王徽之传》:“徽之曰:‘本以风流相赏,岂为形骸所役?’遂取琴弹之,声甚清越,……既而叹曰:‘我本风流,何故至此?’于是便弃官而去,遂得名于世。后人引申为‘得意忘形’。” |
| 含义 | 形容人因得意而失去常态,行为失当。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在成功后失去理智的表现。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 近义词 | 忘乎所以、得意忘形、喜形于色 |
| 反义词 | 稳重、沉着、谦虚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描述 |
| 工作场合 | 某员工因升职而骄傲自满,对同事态度傲慢,被同事称为“得意忘形”。 |
| 学习考试 | 考试成绩优异后,学生炫耀成绩,忽视他人感受,显得不够谦逊。 |
| 生活日常 | 有人因为中了奖而大肆宣传,甚至借钱挥霍,表现出过度的兴奋。 |
三、注意事项
- “得意忘形”虽常用于批评,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用于描述一种自然的情绪表达,如朋友间轻松的庆祝。
- 使用时需注意语气和对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伤害。
- 成语的使用应结合具体语境,不能一概而论。
四、总结
“得意忘形”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成功时的心理变化。它提醒我们在取得成就时,应保持谦逊与理性,避免因一时的兴奋而做出失态之举。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控制情绪、适度表达,是成熟与智慧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