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物博的含义】“地大物博”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这一词语不仅表达了自然地理上的广阔,也体现了自然资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在日常生活中,“地大物博”常用于描述中国等大国的国情特点。
一、
“地大物博”字面意思是“土地广大,物产丰富”。它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
1. “地大”:指国土面积广阔,地理环境多样,包括平原、山地、高原、盆地等多种地形。
2. “物博”:指自然资源种类繁多,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等。
这一成语常用于强调一个国家在地理和资源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在国际交流或国内宣传中,用以展示国家的实力和潜力。
二、表格形式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词义 | 地域广阔,资源丰富 |
| 来源 | 汉语成语,常见于中文文献和官方表述 |
| “地大”含义 | 国土面积大,地形多样,涵盖多种地貌类型 |
| “物博”含义 | 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矿产、水、动植物等 |
| 使用场景 | 国家介绍、地理教学、政策宣传、新闻报道等 |
| 典型应用 | 常用于描述中国、俄罗斯等大国的自然条件 |
| 文化意义 | 强调国家的自然优势,增强民族自豪感 |
| 局限性 | 可能忽略人口密度、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 |
三、补充说明
尽管“地大物博”是正面的描述,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需结合具体情况。例如,虽然中国国土辽阔,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部分地区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匮乏。因此,在讨论国家资源时,应更全面地分析资源分布、利用效率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之,“地大物博”不仅是对自然条件的赞美,更是对国家综合实力的一种形象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