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中的重商主义的名词解释是什么】重商主义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最早出现的经济思想体系之一,主要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它以国家财富积累为核心目标,强调通过贸易顺差、积累金银货币来增强国家实力。重商主义在当时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因其片面性受到后来经济学家的批评。
一、
重商主义是一种以国家为中心的经济思想,主张通过对外贸易获取更多的金银货币,从而增强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其核心理念是“贸易差额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来源于出口多于进口的贸易顺差。重商主义者普遍支持政府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并重视海外殖民地的开发与利用。
重商主义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的“货币主义”强调货币积累,后期的“贸易差额论”则更关注贸易平衡与国家利益。尽管重商主义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但随着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兴起,其局限性逐渐被认识。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重商主义 |
时间范围 | 15世纪至17世纪 |
起源地 | 欧洲(尤其是英国、法国等) |
核心观点 | 国家财富来源于金银货币的积累;贸易顺差是国家富强的关键 |
主要政策 | 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支持海外殖民、政府干预经济 |
代表人物 | 威廉·斯塔福、托马斯·孟、约翰·洛克(后期) |
理论基础 | 货币主义、贸易差额论 |
影响 | 推动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为后来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
局限性 | 忽视生产与消费的作用,过度强调货币积累,缺乏对市场机制的深入理解 |
三、结语
重商主义作为经济学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对财富积累的追求。虽然其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在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和国家经济政策制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理解重商主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经济学说的历史演变及其对现代经济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