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鸿遍野的意思】“哀鸿遍野”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战乱、灾荒或社会动荡时期,百姓流离失所、痛苦呻吟的惨状。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哀鸿 | 指哀鸣的鸿雁,比喻受苦的百姓或难民 |
遍野 | 满地、到处都是 |
整体意思:
“哀鸿遍野”形容因战乱、饥荒或其他灾难导致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难,社会一片凄凉景象。
二、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后来被引申为“哀鸿”,象征苦难中的人民。在后世的文学和历史记载中,“哀鸿遍野”常用来描绘国家动荡、民生凋敝的场景。
三、使用场景
场景类型 | 应用示例 |
历史描写 | “战乱年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
文学创作 | “小说中描绘了哀鸿遍野的悲惨世界。” |
社会评论 | “面对自然灾害,政府需尽快采取措施,避免哀鸿遍野。”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流离失所、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
反义词 | 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丰衣足食 |
五、总结
“哀鸿遍野”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常用于描述社会动荡、人民苦难的场景。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承载着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成语仍可用于文学、新闻报道或社会评论中,提醒人们关注民生疾苦,珍惜和平与稳定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