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是什么意思】“伯仲”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兄弟之间的排行或事物之间的比较。它源自古代对兄弟的称呼,后来引申为对事物优劣、高低的评价。
一、基本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原指兄弟中的老大和老二,后引申为事物之间的比较或排名 |
来源 | 出自《周礼》等古籍,用于描述兄弟排行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人或事物的排序、评价 |
常见搭配 | “分出伯仲”、“难分伯仲”、“伯仲之间” |
二、详细解释
“伯”是古代兄弟中排行第一的,即长兄;“仲”是排行第二的,即次兄。因此,“伯仲”最初是用来区分兄弟的长幼顺序的。
在现代汉语中,“伯仲”已不再仅限于兄弟关系,而是用来比喻事物之间的差异或优劣。例如:
- “这两篇文章难分伯仲”,意思是两篇作品水平相当,难以分出高下。
- “他的能力在团队中名列前茅,堪称伯仲之间”,表示他在团队中表现突出,处于领先位置。
此外,“伯仲之间”也常用来形容两者之间差距不大,各有千秋。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文学评论 | “这首诗与那首诗难分伯仲。” |
体育比赛 | “两位选手实力接近,胜负难分伯仲。” |
工作评估 | “这两个方案各有所长,伯仲之间。” |
四、注意事项
- “伯仲”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要注意上下文,避免误用。
- 不宜用于形容年龄或辈分以外的简单对比,如“谁更聪明”等。
五、总结
“伯仲”原意是兄弟中的长幼之分,后引申为对事物之间优劣、高低的比较。它是一种较为文雅的表达方式,常见于文学、评论、评估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美感。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