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严选问答 >

六尺巷诗原文及译文

2025-09-27 23:21:57

问题描述:

六尺巷诗原文及译文,求解答求解答,第三遍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7 23:21:57

六尺巷诗原文及译文】“六尺巷”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广为流传的典故,讲述的是清朝时期,安徽桐城两位官员因宅基地纠纷而产生争执,最终通过谦让化解矛盾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礼让”精神,还衍生出一首寓意深刻的诗作——《六尺巷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原文、译文及相关内容的总结。

一、原文与译文

项目 内容
诗名 六尺巷诗
作者 不详(民间传说)
原文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译文
远道寄来书信只为了那堵墙,
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
万里长城如今还在,
却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

二、

《六尺巷诗》虽然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蕴含深意。它通过一个生活化的场景,传达出一种豁达、宽容的人生智慧。诗中提到的“让他三尺”,正是对“六尺巷”典故的提炼和升华。这一行为不仅是对邻里关系的尊重,更是对个人修养的体现。

诗中最后一句“不见当年秦始皇”,则是一种历史的反思。秦始皇虽功勋卓著,但其暴政也留下了后世的教训。诗人借此表达一种“功名利禄终成空”的哲理,强调人应以德服人,而非以权压人。

三、文化意义

“六尺巷”故事及其诗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常被用来教育后代要懂得谦让、包容,避免无谓的争执。它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道德文化的象征。

此外,该故事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治理中,成为倡导和谐社会、文明礼仪的重要素材。

四、结语

《六尺巷诗》虽为民间传诵之作,但其思想内涵深远,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冲突时,退一步海阔天空;在追求利益时,更要注重品德与修养。正如诗中所言:“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或许就是中华文明历经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