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是哪几年】“十一五”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简称,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该规划涵盖了2006年至2010年这五年的时间段,是我国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推动了经济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和民生改善。以下是对“十一五”期间的简要总结,并附上相关时间表。
一、“十一五”期间概述
“十一五”规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底结束,共历时五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压力等挑战。
“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包括: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二、“十一五”期间时间表
年份 | 重要事件或政策 |
2006 | “十一五”规划正式实施,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
2007 | 国家出台《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
2008 |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展示中国综合国力;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面临挑战 |
2009 | 国家推出4万亿元投资计划,刺激内需,应对金融危机 |
2010 | “十一五”规划完成,GDP总量突破40万亿元,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 |
三、总结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是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十二五”乃至更长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十一五”不仅实现了预期目标,也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总的来说,“十一五”是中国迈向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