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缪什么意思】“绸缪”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文学或古文中,意思较为丰富。它既可以表示“修缮、修补”,也可以引申为“提前准备、防患未然”。在不同的语境中,“绸缪”所表达的含义略有不同,但总体上都带有“预先谋划”的意味。
下面是对“绸缪”一词的详细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对比说明:
一、词义总结
1. 本义:修缮、修补
- “绸缪”原意是指对房屋、器具等进行修理和加固,强调对事物的维护和保养。
- 出处:《诗经·豳风·七月》:“五月鸣蜩,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2. 引申义:提前准备、防患未然
- 在现代语境中,“绸缪”多用来形容提前做好准备,防止意外发生。
- 如:“绸缪未雨”即比喻在事情发生前就做好准备。
3. 文化含义:谨慎、周密
-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绸缪”也常用来形容人做事细致、考虑周全。
二、常见用法与解释对照表
| 用法 | 含义 | 示例 | 说明 |
| 本义 | 修缮、修补 | “绸缪牖户” | 指修缮门窗,保持房屋完好 |
| 引申义 | 提前准备 | “绸缪未雨” |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
| 文化义 | 谨慎、周密 | “绸缪帷幄” | 形容在决策前周密谋划 |
| 现代用法 | 防范风险 | “企业要绸缪应对市场变化” | 强调提前规划,应对不确定性 |
三、使用建议
- 文学写作中:可适当使用“绸缪”一词,增添文采和古典韵味。
- 日常表达中:建议使用更通俗的词汇如“准备”、“防范”等,避免误解。
- 学术研究中:需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其具体含义,不可一概而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绸缪”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现实应用来看,理解这个词的意义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的深层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