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的成语有哪些】《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内容真挚感人,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后主的殷切期望。这篇文章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语言表达上也极具文学价值,其中包含了许多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
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出师表》中出现的成语,本文将从原文出发,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这些成语及其出处和含义。
一、文章内容概述
《出师表》全文共746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体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责任感与对君主的忠心。文中不仅有对时局的分析、对国家大事的建议,还包含了大量富有哲理的语句,其中一些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成语。
二、出师表中的成语总结(附表格)
| 成语 | 出处 | 含义 |
| 亲贤臣,远小人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表示应亲近贤能之人,远离奸佞小人。 |
| 临危受命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在危急时刻接受重任。 |
| 忠志之士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指忠诚有志的人。 |
| 咬牙切齿 |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 虽未直接出现“咬牙切齿”,但“咬牙”常用于形容决心坚定。 |
| 一丝不苟 |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表示做事认真细致,毫不马虎。 |
| 任劳任怨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形容甘愿承担辛苦而不抱怨。 |
| 鞠躬尽瘁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指竭尽全力,奉献一生,直至死亡。 |
| 死而后已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表示直到生命终结才停止努力。 |
| 诚惶诚恐 |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表示非常恭敬、惶恐不安。 |
| 精益求精 |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表示不断追求更完美的境界。 |
> 注:部分成语虽未在原文中明确出现,但其精神内涵可从文中推导得出,或为后人根据文意提炼而来。
三、结语
《出师表》作为一篇千古名篇,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也为中国古代文学贡献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其中的许多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出师表》虽然篇幅不长,但语言凝练、意义深远,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品味。
如需进一步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或相关文化影响,欢迎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