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原文及译文】“出淤泥而不染”出自北宋文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名句之一。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莲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也寓意着人在污浊环境中仍能保持自身清白、正直的品格。
一、原文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译文
> 水上和陆地上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空心,外面笔直,不生枝蔓,也不长旁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它挺拔洁净地立在水中,只能远远地观赏,不能轻慢地玩弄。
三、总结与解析
“出淤泥而不染”是整篇《爱莲说》的核心思想,象征着一种高尚的人格追求。周敦颐借莲喻人,表达自己在复杂社会中坚持操守、不随波逐流的态度。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也常被用来勉励人们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
四、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 原文 | 译文 |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水上和陆地上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很多 |
| 晋陶渊明独爱菊 |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 |
|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 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 |
| 濯清涟而不妖 | 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它的茎中间空心,外面笔直,不生枝蔓,也不长旁枝 |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香气远播,更加清香;它挺拔洁净地立在水中 |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只能远远地观赏,不能轻慢地玩弄 |
五、延伸思考
“出淤泥而不染”不仅是文学中的经典句子,更是许多人在人生道路上的精神指引。它提醒我们:身处纷扰世界,应坚守内心的原则与道德底线,做一个有原则、有操守的人。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