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緌饮清露什么意思】一、
“垂緌饮清露”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蝉》诗,原句为:“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这句诗描绘了蝉在高树上栖息,以露水为食,发出清脆鸣声的情景。从字面来看,“垂緌”指的是蝉的触须或下颌,形似垂下的冠缨;“饮清露”则形容蝉以清甜的露水为食,象征其高洁、清雅的生活方式。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蝉的自然习性,更借蝉抒怀,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污浊的不屑。因此,“垂緌饮清露”不仅是对蝉的描写,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寄托。
二、表格解析
|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寓意 |
| 垂緌 | 指蝉的触须或下颌,形似垂下的冠缨 | 李商隐《蝉》 | 象征高洁、清雅 |
| 饮 | 喝、吸收 | 李商隐《蝉》 | 表达蝉以露水为食的习性 |
| 清露 | 清凉甘甜的露水 | 李商隐《蝉》 | 象征纯洁、高洁的生活方式 |
| 流响 | 清脆的鸣叫声 | 李商隐《蝉》 | 表现蝉的鸣声悠远动人 |
| 疏桐 | 稀疏的梧桐树 | 李商隐《蝉》 | 营造高远、清净的意境 |
三、延伸理解
“垂緌饮清露”不仅是对蝉的客观描写,更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理想。李商隐通过蝉这一形象,表达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保持清白、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这种“以物寄情”的手法,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十分常见,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格的深刻思考。
四、结语
“垂緌饮清露”一句,既有自然之美的描绘,又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它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提醒我们在纷繁世界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