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扶危济困什么意思】“扶危济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他人遇到困难或处于危急时刻时,给予帮助和支援。这个词语不仅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精神,还蕴含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担当。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 扶危济困 | fú wēi jì kùn | 在别人有危难时给予帮助,在别人困苦时给予救济。 | 出自《三国志·魏书·张既传》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形容人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 |
二、词语含义总结
“扶危济困”由两个部分组成:
- 扶危:指帮助处于危险或困境中的人。
- 济困:指救济生活困难或处境艰难的人。
整体来看,“扶危济困”强调的是一种主动援助他人的行为,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仁爱”与“互助”精神。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社会公益 | 他长期参与扶贫活动,真正做到了扶危济困。 |
| 文学作品 | 古代文人常以“扶危济困”为荣,认为这是君子应有的品德。 |
| 日常生活 | 面对邻居的困难,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扶危济困。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助人为乐、雪中送炭、舍己救人 |
| 反义词 | 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冷眼旁观 |
五、结语
“扶危济困”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一种肯定,更是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贡献。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弘扬和践行。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支持,共同营造一个温暖、互助的社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