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寡廉鲜耻的意思】“寡廉鲜耻”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缺乏廉耻心,不知羞耻,行为卑劣。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批评他人道德低下时较为常见。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寡廉鲜耻 |
| 拼音 | guǎ lián xiān chǐ |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廉者,不贪之谓也;耻者,知羞之谓也。今人多寡廉鲜耻,以利为先。” |
| 释义 | 寡:少;廉:廉洁;鲜:少;耻:羞耻。指人缺乏廉洁和羞耻之心,行为卑劣,不知悔改。 |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的道德品质低下,常作谓语或定语。 |
| 近义词 | 无耻之徒、不知羞耻、恬不知耻 |
| 反义词 | 品德高尚、知廉耻、有骨气 |
二、词语用法举例
1. 他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真是寡廉鲜耻。
2. 这种行为实在寡廉鲜耻,让人难以接受。
3. 他不仅没有悔意,反而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简直是寡廉鲜耻。
三、词语延伸理解
“寡廉鲜耻”强调的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缺失,不仅仅是在行为上做出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更在于其内心缺乏对是非善恶的基本判断。这类人往往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果,甚至不惜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价值观的多元化,一些人可能对“廉耻”概念逐渐模糊,但“寡廉鲜耻”仍然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警示。它提醒人们要坚守道德底线,保持人格尊严。
四、总结
“寡廉鲜耻”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缺乏廉耻、道德败坏的人。通过了解它的含义、出处、用法及反义词等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在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一词语,并在生活中时刻警醒自己,做一个有廉耻、有操守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