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蒲柳之姿什么意思】“蒲柳之姿”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体态或容貌柔弱、纤细。这个词语来源于古代对植物的比喻,其中“蒲”和“柳”都是生长柔韧、姿态优美的植物,用来形容人时则多带有文雅、温婉甚至略带娇弱的意味。
一、词语释义总结
| 词语 | 蒲柳之姿 |
| 拼音 | pú liǔ zhī zī |
| 含义 | 形容人身体瘦弱、姿态柔美或体态轻盈,常用于女性 |
| 出处 | 《世说新语·容止》等古籍中有所提及 |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描述人物形象或气质 |
| 近义词 | 娇小玲珑、弱不禁风、楚楚动人 |
| 反义词 | 高大魁梧、身强体壮、刚健有力 |
二、详细解释
“蒲柳之姿”中的“蒲”是水边的一种草本植物,“柳”则是枝条柔软、随风摇曳的树木。两者都具有柔韧、飘逸的特性,因此被用来比喻人的体态或气质。在古代文学中,这一词语常用于描写女子的柔美与娇弱,表达一种细腻、含蓄的情感。
需要注意的是,“蒲柳之姿”虽然带有赞美之意,但有时也隐含着“不够坚强”的意味,因此在现代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其褒贬色彩。
三、使用示例
1. 古文示例:
“她生得蒲柳之姿,举止娴静,令人怜爱。” —— 描述一位女子体态柔美、举止文雅。
2. 现代用法:
“这位演员的身材纤细,颇有蒲柳之姿,非常适合出演古典剧中的角色。”
四、总结
“蒲柳之姿”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语,主要用于形容人的体态柔美、气质温婉。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女性形象的审美标准。在现代语言中,虽不再频繁使用,但在文学创作或正式场合中仍可作为优雅的表达方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词语或相关典故,可继续查阅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