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只应天上原文及翻译】“此曲只应天上,人间能得几回闻”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一句诗。这句诗以极高的艺术意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感叹,常被用来形容世间难得一见的绝妙之物。
一、原文及出处
原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但“此曲只应天上,人间能得几回闻”并非出自刘禹锡,而是源自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原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其中,“此曲只应天上,人间能得几回闻”虽未直接出现在这首诗中,但后人常将此句与李贺的诗意相联系,用以表达对音乐之美、艺术之高的赞叹。
二、翻译与释义
| 中文原文 | 英文翻译 | 释义 |
| 此曲只应天上 | This melody should only be in the heavens | 这首曲子只应属于天上的仙境 |
| 人间能得几回闻 | How often can it be heard among mortals? | 人间又能听到几次呢? |
这句话表达了对音乐、艺术或某种美好事物的极致赞美,认为它们太过珍贵、美妙,只有在天上才能欣赏到,凡人难得一闻。
三、总结
“此曲只应天上,人间能得几回闻”虽然不是某一首诗的直接原句,但它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广泛用于形容那些令人惊叹、难以复制的艺术作品或人生体验。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人们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无论是音乐、诗歌,还是生活中的某些瞬间,当我们真正感受到那种超越现实的美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这句话——那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也是一种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敬畏与珍惜。
| 项目 | 内容 |
| 句子来源 | 李贺《李凭箜篌引》相关意象 |
| 原文出处 | 非直接出自某一首诗,常被引用 |
| 翻译 | This melody should only be in the heavens; how often can it be heard among mortals? |
| 含义 | 对艺术或美好事物的高度赞美与感慨 |
| 应用场景 | 赞美音乐、诗歌、自然美景等 |
如你所见,这句诗虽简短,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力量,值得我们在生活中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