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严选问答 >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原文及翻译

2025-10-26 12:29:08

问题描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原文及翻译,急!求解答,求不敷衍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6 12:29:08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原文及翻译】一、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出自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回忆自己年少求学时,向当地有德行、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学习的经历。这段文字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以及谦逊好学的精神。

文中描述了作者在求学过程中,不畏艰难,亲自前往乡里有学问的长辈家中,拿着书本请教问题,表现出极大的诚恳与执着。这种“执经叩问”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余幼时即嗜学。 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好学习。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因为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书,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归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都结冰了,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展,但我不敢懈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完后,赶紧送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时间。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得以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成年后,更加仰慕圣贤的道理。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大师或名人可以请教,于是跑到百里之外,向乡里的前辈拿着书请教问题。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那些前辈德高望重,门下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们从不稍微降低言辞和脸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我站在他们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低头侧耳请教;有时遇到他们训斥,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反驳。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到他们心情愉快时,又再次请教。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还是有所收获。

三、总结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不仅是一段关于求学经历的文字,更是一种对知识的敬畏与尊重的体现。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学问不是靠天赋,而是靠勤奋、坚持与谦虚。在当今社会,虽然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便捷,但那种“执经叩问”的精神依然弥足珍贵。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代学子的学习态度,也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在求知的路上不断前行。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