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耷拉是什么意思】“耷拉”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描述物体或身体部位下垂、低垂的状态。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描述人的面部表情、头发、耳朵、眉毛等部位时更为常见。以下是对“耷拉”的详细解释。
一、
“耷拉”主要表示某物因重力、情绪或生理状态而自然下垂或无力地垂下。它可以是物理上的现象,也可以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例如,一个人情绪低落时,可能会“耷拉着脑袋”;头发长了也会“耷拉下来”。此外,“耷拉”还可以形容某些动物的耳朵、尾巴等部位的自然下垂状态。
该词在口语中较为常见,书面语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仍有广泛的应用。
二、表格说明
| 词语 | 耷拉 |
| 拼音 | dā lā |
| 词性 | 动词 / 形容词 |
| 基本含义 | 表示某物下垂、低垂、无力地挂下 |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的情绪、身体部位、物体状态等 |
| 常见搭配 | 耷拉着脑袋、耷拉的耳朵、耷拉的头发 |
| 近义词 | 下垂、低垂、垂下 |
| 反义词 | 抬起、挺直、高高扬起 |
| 例句 | 他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她的头发太长,总是耷拉在脸上。 |
三、使用注意事项
- “耷拉”多用于口语,正式场合中较少使用。
- 在描写人物情绪时,可增强画面感和生动性。
- 注意与“垂下”“下垂”等词的区别,前者更强调一种无力、松垮的状态。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对“耷拉”这个词有更全面的理解。它不仅是对物理状态的描述,也常常承载着情绪和心理的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