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原文及翻译】一、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给友人韦中立的一封书信,主要围绕“师道”展开讨论。文章通过回答韦中立对“师道”的疑问,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轻视师道、不尊师重教现象的批评,并强调了师道的重要性。
柳宗元认为,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人物。他反对将师道视为一种形式或功利性的行为,主张师生之间应建立真诚、尊重的关系。文章语言犀利,逻辑严密,体现了柳宗元对教育问题的深刻思考。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 当今社会,听不到有人尊师重道;如果有人拜师求学,人们就纷纷嘲笑他,认为他是疯子。 |
|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骂,以招来学者。 | 只有韩愈不顾世俗偏见,不怕被嘲笑和辱骂,却吸引了很多学生。 |
| 仆自少时,常患无师,故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喜古文。 | 我从小就很苦恼没有老师,因此广泛阅读书籍,尤其喜欢古文。 |
| 夫为师者,非徒授其书,亦当教之以道。 | 做老师的,不只是传授书本知识,更应该教导学生道理。 |
| 今之学者,多不知所以为师,惟利是图,岂得谓之师? | 现在的学生,大多不知道为何要拜师,只追求利益,怎么能称为老师呢? |
| 吾尝欲为师,而人不吾信;吾尝欲言道,而人不吾听。 | 我曾想当老师,但别人不相信我;我想讲道理,但没人愿意听。 |
| 是以君子不耻相师,而小人则不然。 | 因此,君子不以互相学习为耻,而小人却不是这样。 |
| 今之士大夫,往往自高其身,而不屑为师。 | 现在的士大夫常常自视甚高,不屑于做老师。 |
| 虽然,吾之所志,在于传道,不在乎位。 | 虽然如此,我的志向在于传播道理,而不是地位。 |
三、结语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不仅是一篇关于师道的论述文章,也反映了柳宗元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教育理想的坚持。文章虽短,却思想深刻,语言精炼,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知识分子对教育和道德责任的重视,也为现代人提供了深刻的反思空间。
如需进一步分析文章结构或引用背景,可继续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