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端午节教案】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为了帮助大班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及文化背景,教师可以设计一节以“端午节”为主题的综合活动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如故事讲述、手工制作、游戏互动等,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以下是一份关于“大班端午节教案”的总结内容,结合教学目标、活动内容与实施建议,便于教师参考与使用。
一、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 具体内容 |
| 认知目标 |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时间、主要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 |
| 情感目标 | 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
| 能力目标 |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
二、活动准备
| 准备内容 | 具体说明 |
| 教具材料 | 粽子模型、龙舟图片、端午节故事绘本、彩纸、黏土、剪刀、胶水等 |
| 环境布置 | 教室布置成“端午节主题角”,张贴相关图片和手工作品 |
| 安全措施 | 确保所有手工材料安全无毒,避免幼儿误食或划伤 |
三、活动流程
| 时间 | 活动环节 | 活动内容 |
| 10分钟 | 导入环节 | 教师通过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吗?”引出主题,播放一段简短的端午节视频 |
| 15分钟 | 故事讲述 | 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端午节的起源 |
| 20分钟 | 手工制作 | 幼儿分组制作“迷你粽子”或“龙舟模型”,教师指导并协助完成 |
| 10分钟 | 游戏互动 | 开展“赛龙舟”游戏,模拟比赛过程,增强趣味性和参与感 |
| 10分钟 | 总结分享 | 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教师进行小结,强调端午节的意义 |
四、教学反思
在本次端午节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各项任务,尤其是手工制作和游戏环节,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通过故事讲解和视频观看,孩子们对端午节的文化背景有了初步的认识。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幼儿对手工材料不熟悉,需要更多的个别指导;另外,时间安排略显紧凑,可适当调整各环节时长,使活动更加从容有序。
五、延伸建议
- 家庭互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包粽子,增进亲子关系,共同体验传统习俗。
- 区域活动:在班级设置“端午节主题区”,提供相关图书、图片和实物展示。
- 后续活动:可以结合其他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等,开展系列文化教育活动。
通过本次“大班端午节教案”的设计与实施,不仅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了传统文化知识,也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希望教师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打造更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节日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