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无私成语故事是什么】“大公无私”是一个常用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公正、不偏私、不谋取个人利益。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历史典故,源自古代贤臣的高尚品德和为国为民的精神。
一、成语故事总结
“大公无私”最早出自《汉书·贾谊传》:“为人臣者,当以大公无私之心,辅佐君王,共治天下。”意思是说,作为臣子应当以公正无私的态度来辅助君主治理国家。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物因“大公无私”而被后人传颂。其中最著名的是春秋时期的管仲和战国时期的商鞅。他们通过改革国家制度,推动社会进步,且不计较个人得失,体现了“大公无私”的精神。
此外,三国时期诸葛亮也常被视为“大公无私”的代表人物。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
二、大公无私成语故事一览表
| 成语 | 大公无私 |
| 出处 | 《汉书·贾谊传》 |
| 含义 | 形容人做事公正、不偏私、不谋取个人利益 |
| 典故来源 | 古代贤臣以公心治国的事迹 |
| 代表人物 | 管仲、商鞅、诸葛亮等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赞扬官员、领导或公众人物的公正与奉献精神 |
| 意义 | 强调为集体、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高尚品质 |
三、结语
“大公无私”不仅是对一个人品德的高度评价,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追求。在当今社会,这一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面对选择时,应以大局为重,以公心为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