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贤秉高鉴出处及翻译】“大贤秉高鉴”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怀。
一、原文出处
| 项目 | 内容 |
| 诗句 | 大贤秉高鉴,慎勿轻所亲。 |
| 出处 |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
| 作者 | 张九龄(678—740),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开元贤相”。 |
| 诗题 | 《望月怀远》 |
| 诗歌主题 | 思念远方亲人,表达对友人或爱人的深切怀念。 |
二、诗句解析
“大贤秉高鉴”中的“大贤”指的是品德高尚、见识深远的人;“秉”是持、握的意思;“高鉴”原意是高明的镜子,比喻明察事理、公正无私的心境。整句意思是:有德行的贤人,应当以清明的心志来审视事物,不轻易亲近他人,保持理智与谨慎。
三、翻译与释义
| 原文 | 翻译 |
| 大贤秉高鉴 | 高尚的贤人应持有一颗明察秋毫的心。 |
| 慎勿轻所亲 | 要谨慎对待所亲近的人,不可轻易信任。 |
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出他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在古代社会,交友之道尤为重要,诗人提醒人们要以智慧和理性看待感情,避免因轻信而误入歧途。
四、背景与意义
张九龄作为唐朝的名相,其诗作多带有哲理性和人生感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望月寄托思乡之情,同时也在诗中融入了对人生的反思。此句“大贤秉高鉴”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也体现了儒家“慎独”的思想,强调人在孤独时仍应保持内心的清明与自律。
五、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句子 | 大贤秉高鉴,慎勿轻所亲。 |
| 出处 | 张九龄《望月怀远》 |
| 含义 | 贤人应以清明之心待人,不可轻信他人。 |
| 主题 | 思念与人生哲理 |
| 作者风格 | 诗风清雅,富有哲理,体现儒家思想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大贤秉高鉴”不仅是一句优美的诗句,更是一种做人处世的态度。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感情和人际关系时,应保持理性与智慧,做到“慎勿轻所亲”,方能立身于世,不被虚情假意所迷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