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大医精诚》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一篇序文,被誉为中医伦理思想的奠基之作。文章强调了医生应具备的高尚品德与精湛医术,提出了“大医”的标准,即“精”与“诚”并重。本文将对《大医精诚》的原文进行整理,并附上简要译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核心思想。
一、
《大医精诚》不仅是古代医学伦理的典范,也对现代医学从业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提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强调医生在行医过程中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无私;同时,“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则体现了医者仁心的重要性。
此外,文章还指出“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要求医生在工作中保持庄重、严谨的态度。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孙思邈不仅重视医术的高超,更注重医德的修养。
二、原文及译文对照表
| 原文 | 译文 |
| 大医精诚,非仁爱不可为医。 | 医生要有高尚的道德和爱心,才能胜任这份职业。 |
|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 凡是优秀的医生,在治疗病人时,必须保持心境平和,不怀私欲。 |
|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 看到病人的痛苦,就如同自己感受到一样。 |
|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 | 医生的行为举止应当庄重,不能随意说笑或喧闹。 |
|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 人的生命极其宝贵,比黄金还要珍贵。一个方子就能救人性命,这种功德胜过黄金。 |
| 虽然,亦不可轻视,虽有小疾,不可忽之。 | 即使是小病,也不可以忽视。 |
| 治病如治国,理乱而致安。 | 治疗疾病如同治理国家,要理清混乱,使之安定。 |
| 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 不管病人是富贵还是贫穷,年长还是年幼,美丽还是丑陋,是仇人还是亲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聪明还是愚笨,都要一视同仁,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他们。 |
三、结语
《大医精诚》不仅是古代医学的重要文献,更是对现代医者精神境界的深刻启示。它倡导的“精”与“诚”理念,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践行。无论是从医术还是医德的角度来看,《大医精诚》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