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迨怎么读迨读音及释义】“迨”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许多人在阅读或写作中可能会遇到它,但对其读音和含义并不熟悉。本文将对“迨”的读音、字形结构以及常见释义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迨”是汉语中的一个生僻字,拼音为 dài,属于第四声。该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文或书面语中。其本义表示“等到”,常用于表达时间上的延迟或等待之意。在古代文献中,“迨”常与“及”、“至”等词连用,表达“等到……的时候”。
从字形上看,“迨”由“辶”(走之底)和“台”组成,结构上属于会意字,表示“走到某处之时”,引申为“等到”。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不常用,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文本中仍可能见到。
二、表格展示
| 汉字 | 拼音 | 声调 | 字形结构 | 常见释义 | 用法示例 |
| 迨 | dài | 第四声 | 辶 + 台 | 等到 | 迨其未发,先图之。 |
| (等到事情未发生时,就预先谋划。) |
三、拓展说明
1. 读音注意:
“迨”的正确读音是 dài,不要误读为“tái”或其他发音。在普通话中,这个字属于生僻字,建议在遇到时查阅字典确认。
2. 常见用法:
在古文中,“迨”常用于表示“等到……的时候”,如《左传》中有“迨其暇也,可图也。”意思是“等到有空闲的时候,可以图谋”。
3. 现代应用:
虽然“迨”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但在一些诗词、文言文学习或学术研究中仍有一定价值。了解它的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文献。
四、结语
“迨”作为一个较为冷门的汉字,虽不常见,但其意义明确,读音固定。掌握它的基本知识,不仅有助于提升语言能力,也能在阅读古文时减少障碍。对于学习中文的人来说,适当了解这类生僻字,是一种有益的语言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