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铁券指的是什么】“丹书铁券”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常用于形容某种极高的荣誉或特权。它源于古代中国的制度与文化,尤其在封建王朝中,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恩赐。以下是对“丹书铁券”的详细解读。
一、
“丹书铁券”字面意思是用朱砂书写在铁制的券上,象征着皇帝对臣子的特殊恩赐。这种制度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后来在历代王朝中均有沿用。其主要作用是给予某些功臣或重臣一定的法律豁免权,如赦免死罪等,是一种极高的政治荣誉。
虽然“丹书铁券”在历史上确实存在,但并非所有获得者都能真正享受其特权,有时也因政治环境变化而失效。因此,“丹书铁券”更多地被后人用来比喻“护身符”或“免死金牌”,强调其象征意义而非实际效力。
二、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丹书铁券 |
| 含义 | 古代帝王赐予功臣的特殊凭证,具有法律豁免权 |
| 起源 | 汉代开始出现,后历代沿用 |
| 形式 | 用朱砂书写于铁券之上 |
| 功能 | 赦免死罪、免除刑罚等 |
| 象征意义 | 高贵身份与特殊地位的象征 |
| 实际效果 | 非绝对有效,受政治环境影响 |
| 现代引申义 | 比喻“护身符”或“免死金牌” |
三、结语
“丹书铁券”不仅是一个历史术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功臣的赏识与制度设计的复杂性。尽管其实际效力有限,但它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仍占据重要位置,成为权力与荣耀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