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原文介绍】《点绛唇》是词牌名之一,源于宋代词人对音乐曲调的命名方式,常用于抒发情感、描绘景物或表达人生感悟。其结构严谨,音律和谐,深受历代文人喜爱。本文将对《点绛唇》的起源、特点及代表作品进行简要介绍,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基本格式与代表人物。
一、
“点绛唇”这一词牌最早见于宋代词作中,因其句式长短错落、音韵优美,成为词人创作的重要载体。该词牌多用于描写细腻情感或自然景色,具有较强的意境美和艺术感染力。历史上许多著名词人都曾以此词牌创作佳作,如秦观、李清照、辛弃疾等。其格式通常为上下片各四句,押仄韵,节奏明快,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词牌名称 | 点绛唇 |
| 起源时期 | 宋代(具体不详,但广泛使用于宋元时期) |
| 词牌特点 | - 句式长短相间 - 押仄韵 - 音律和谐 - 意境深远 |
| 常见用途 | 抒情、写景、怀古、咏物等 |
| 结构形式 | 上下片各四句,共八句;常用七言、五言交替 |
| 代表词人 | 秦观、李清照、辛弃疾、晏殊、周邦彦等 |
| 代表作品 | - 秦观《点绛唇·醉别西楼》 -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 辛弃疾《点绛唇·不在愁中终须愁》 |
| 语言风格 | 清新婉约,含蓄蕴藉,富有画面感 |
三、结语
《点绛唇》作为传统词牌,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它不仅是词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过对该词牌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古典诗词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