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严选问答 >

动辄得咎成语解释

2025-10-31 04:23:44

问题描述:

动辄得咎成语解释,急!求解答,求别无视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31 04:23:44

动辄得咎成语解释】“动辄得咎”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虽则有众,不谓之众;虽则有兵,不谓之兵。动辄得咎,无以自存。”原意是指一有行动就可能招致责难或惩罚,形容做事非常谨慎,稍有不慎就会受到责备。

在现代汉语中,“动辄得咎”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中或生活中因过于小心而不敢轻易行动,生怕犯错,结果反而影响了效率和发挥。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批评意味,提醒人们在行事时要权衡利弊,避免因过度谨慎而错失良机。

成语详解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 动辄得咎
拼音 dòng zhé dé jiù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
原意 一有行动就可能招致责难或惩罚
现代用法 形容做事过于谨慎,怕犯错而不敢行动
用法 多用于描述人的行为态度,带有批评意味
近义词 胆小怕事、畏首畏尾、谨小慎微
反义词 敢作敢为、雷厉风行、果断勇敢

使用场景举例

1. 职场环境:

在一些管理严格的公司里,员工可能会因为害怕犯错而“动辄得咎”,不敢提出新想法,影响团队创新。

2. 教育领域:

学生如果总是担心答错题,上课不敢发言,也是一种“动辄得咎”的表现。

3. 日常生活中:

有些人做决定前反复犹豫,生怕出错,这种心理状态也常被形容为“动辄得咎”。

总结

“动辄得咎”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选择时,既要认真思考,也要敢于行动,避免因过度担忧而错失机会。适度的谨慎是必要的,但不应成为束缚手脚的枷锁。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