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织劝学古文解释】“断织劝学”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典故,常被用来比喻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应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该故事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讲述的是东汉时期著名学者乐羊子的妻子以“断织”为喻,劝勉丈夫专心求学,不要半途而废。
一、原文与翻译
| 原文 | 翻译 |
| 乐羊子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 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哪家的女儿。有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回来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别人施舍的食物,更何况是捡到东西去谋取利益,玷污自己的品行呢!” |
|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思妻,故归耳。”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功力,且无成矣。” | 乐羊子非常惭愧,于是把金子扔到野外,然后远赴他处拜师学习。一年后回来,妻子跪着问他原因。乐羊子说:“我走了很久,想念妻子,所以回来。”妻子于是拿起剪刀走到织布机前说:“你积累学问,应当做到‘每天知道自己的不足,每月不忘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这才能称为好学。如果现在我把这布剪断,就等于浪费了之前的功夫,最终也无法成功。” |
|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 乐羊子被她的话感动,又回去完成学业。 |
二、核心寓意总结
“断织劝学”的故事通过一个女子的智慧和坚定,传达了以下几个重要的道理:
| 重点内容 | 内容说明 |
| 持之以恒 |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或诱惑而放弃。 |
| 品德修养 | 一个人的品格比物质利益更重要,不应因小利而损害自身操守。 |
| 教育启发 | 女性的智慧与责任感在古代社会中同样具有深远影响,她们对家庭成员的教育起到关键作用。 |
| 比喻手法 | “断织”象征中断努力,失去成果,强调持续努力的重要性。 |
三、现代启示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断织劝学”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 面对挑战时要坚持: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像乐羊子一样,不轻言放弃。
- 注重过程而非结果:真正的成长在于不断积累和进步,而不是急于求成。
- 家庭中的榜样力量:父母或伴侣的言行举止对个人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结语
“断织劝学”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学习是一场持久战,唯有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就。同时,它也展现了古代女性的智慧与坚韧,值得我们在今天继续传承与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