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巴山遗恨远至今人念大将军说的人物是原来是他】“风雨巴山遗恨远,至今人念大将军”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张问陶的《题吴佩孚像》,后被广泛引用,用以表达对一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与追思。这句话中的“大将军”指的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吴佩孚。
吴佩孚(1879年—1939年),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是北洋军阀时期的重要军事领袖之一。他早年投身军旅,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迅速崛起,成为直系军阀的核心人物。在军阀混战中,他曾多次指挥战役,展现出非凡的统帅能力。
尽管他在政治上立场复杂,但其忠于国家、不屈不挠的精神赢得了后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拒绝与日本合作,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最终因拒绝出任伪职而遭暗杀,死于非命。
因此,“风雨巴山遗恨远,至今人念大将军”不仅表达了对吴佩孚个人英雄气概的赞美,也寄托了后人对他忠诚与牺牲精神的缅怀。
人物简介表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吴佩孚 |
| 字 | 子玉 |
| 出生年份 | 1879年 |
| 去世年份 | 1939年 |
| 籍贯 | 山东蓬莱 |
| 身份 | 民国时期著名将领、直系军阀核心人物 |
| 主要事迹 | 参与北洋军阀混战,指挥多场重要战役;抗战期间拒绝与日合作,被暗杀 |
| 历史评价 | 忠诚爱国、军事才能出众,虽政治立场复杂,但深受后人敬仰 |
| 诗句出处 | 清代诗人张问陶《题吴佩孚像》 |
结语:
“风雨巴山遗恨远,至今人念大将军”,不仅是对吴佩孚一生功过的总结,更是对其精神风骨的颂扬。他的故事提醒我们,历史人物往往复杂多面,但那些坚守信念、为国捐躯的英雄,始终值得后人铭记与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