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没无闻出处于哪里】“湮没无闻”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长期不被人所知,默默无闻。许多人对这个成语的出处感到好奇,想知道它最早出现在哪部古籍中。以下是对“湮没无闻”出处的总结与分析。
一、成语释义
| 成语 | 湮没无闻 |
| 含义 | 长期不被人知道,没有名气,默默无闻。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因缺乏关注而被遗忘。 |
| 近义词 | 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名不见经传 |
| 反义词 | 著名、知名、声名远扬 |
二、出处考证
关于“湮没无闻”的具体出处,目前较为一致的说法是: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
在《后汉书·王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其言虽未尽善,然亦足以见其心之所在,而世之君子,或以才自矜,或以德自高,遂至湮没无闻。”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他的话未必完全正确,但也能看出他的内心想法;而世上的一些君子,有的因为才华自夸,有的因为品德自傲,最终却落得个湮没无闻的下场。
三、延伸解读
“湮没无闻”不仅是一个描述状态的成语,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常用于批评那些自视过高、不思进取的人。在古代文人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许多有才华的人因不得志而最终被历史遗忘。
此外,成语“湮没无闻”也常用于现代语境中,如评价一些曾经活跃但后来被时代淘汰的人物或作品。
四、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湮没无闻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原意 | 因自满或不被重视而最终被遗忘 |
| 现代用法 | 形容人或事物长期不为人知 |
| 文化意义 | 警示人们应谦虚低调,避免因自大而被遗忘 |
五、结语
“湮没无闻”虽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就和名声不是靠自我标榜,而是靠实际行动和持久努力。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唯有脚踏实地、不骄不躁,才能避免“湮没无闻”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