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亮节名词解释】“高风亮节”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高尚品德和坚定的操守。该词源于古代文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强调一个人在面对诱惑、压力或困境时,仍能保持清廉正直、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一、
“高风亮节”原意是指像高山一样巍峨,如亮节般坚韧,比喻人的品格高尚、气节坚贞。这一词语多用于赞美那些在政治、道德或人生选择中表现出非凡勇气与原则的人。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反映了社会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在现代社会,“高风亮节”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反腐倡廉、弘扬正气等方面,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
二、表格形式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高风亮节 |
| 拼音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士之有高风亮节者,虽处穷困,亦不改其志。” |
| 字面意思 | “高风”指高尚的风范;“亮节”指坚定的节操。 |
| 引申义 | 比喻人具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意志,不为利益所动,不为权势所屈。 |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赞扬他人的高尚品德,尤其适用于政治家、学者、艺术家等社会楷模。 |
| 近义词 | 坚贞不屈、正直无私、刚正不阿 |
| 反义词 | 贪生怕死、趋炎附势、见利忘义 |
| 现代意义 | 在当今社会,强调“高风亮节”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 |
三、结语
“高风亮节”不仅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瑰宝,也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价值导向。它提醒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守内心的信念与道德底线,是每个人都应努力追求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