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枕无忧的成语解释】“高枕无忧”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原意是指把枕头垫得高高的,安心地睡觉,比喻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或问题不加警惕,认为事情会顺利发展,不会有麻烦。
在现代使用中,“高枕无忧”多用于形容人过于自信或放松警惕,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以为一切都会顺利,结果可能面临意外的风险。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提醒人们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成语总结表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高枕无忧 |
| 拼音 | gāo zhěn wú yōu |
| 出处 | 《战国策·齐策二》:“今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臣请先言其病,后以药疗之。”王曰:“子之言,吾闻之矣。愿闻其事。”对曰:“昔者,楚王游于云梦,使司马子反奉酒于王,王醉而寝。王曰:‘予欲见神巫,以问吉凶。’司马子反曰:‘臣有疾,不能往。’王怒曰:‘汝不忠也!’子反曰:‘臣虽不忠,然能为君高枕无忧。’” |
| 释义 | 把枕头垫得高高的,安心睡觉,比喻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或问题缺乏警惕,认为不会出事。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过于自信或放松警惕,没有做好防范措施。 |
| 感情色彩 | 贬义 |
| 近义词 | 居安忘危、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
| 反义词 |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
| 例句 | 他总觉得自己事业稳定,可以高枕无忧,却忽略了市场变化的潜在风险。 |
通过了解“高枕无忧”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警觉的重要性,避免因一时的轻松而忽视了潜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