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三过秦论原文一对一翻译】一、文章总结
《过秦论》是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所写的一篇政论文,收录于高中语文必修三。文章通过对秦朝兴衰过程的分析,指出秦朝之所以迅速灭亡,是因为其“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全文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语言雄辩,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反思价值。
本文将对《过秦论》的原文进行逐句翻译,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内容。
二、《过秦论》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夷之意,吞并八荒之心。 |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与函谷关的险要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同心,固守疆土,暗中观察周王室的动向。他有统一天下的野心,想要吞并四方,扩张势力。 |
|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 到了秦始皇时期,他继承了六代君主的功业,挥动长鞭控制天下,灭掉东周和西周,消灭各诸侯国,登上皇帝宝座,统治天下,用刑罚震慑百姓,威势震动四海。 |
|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北收匈奴,筑长城以拒胡。 | 向南攻取百越地区,设置桂林郡和象郡;向北击败匈奴,修筑长城以抵御外族。 |
|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在深不可测的深渊边设防,作为坚固的屏障;派遣良将和强弓手把守要害之地;派遣忠诚的大臣和精锐士兵,摆开锋利的兵器,严加盘查。 |
|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的心思是认为关中地势险要,城池坚固,是子孙后代世代为帝的基业。 |
|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 然而陈胜只是一个用破瓮做窗户、用绳子系门轴的贫民,是个被征发的戍卒;他的才能比不上普通人,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德,也没有陶朱、猗顿那样的财富。 |
| 然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然而,一个普通百姓起事,却导致国家灭亡,自己死于他人之手,被天下人讥笑,这是为什么呢? |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是因为没有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已经不同了。 |
三、结语
《过秦论》通过对比秦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强调“仁义”在治国中的重要性。文章不仅是一篇历史评论,更是一篇深刻的政治寓言。对于高中生而言,理解这篇文章不仅能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意识。
通过以上原文与翻译的对照表格,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文言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