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怎么读膏肓的意思】“膏肓”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语词汇,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被使用。许多人对其读音和含义感到陌生。本文将对“膏肓”的读音、字义以及相关用法进行详细解析,并以表格形式帮助读者快速理解。
一、
“膏肓”是一个汉语词语,由“膏”和“肓”两个字组成。其中,“膏”指的是脂肪或浓稠的液体,“肓”则指心脏与膈膜之间的部位,古人认为这是疾病难以治愈的地方。因此,“膏肓”常用来比喻病情严重、难以救治的状态,也引申为问题棘手、无法解决的境地。
在现代汉语中,“膏肓”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较少出现在口语表达中。其读音为 gāo huāng,其中“膏”读作第一声,“肓”读作第一声。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拼音 | 字义解释 | 用法举例 | 词性 | 常见出处 |
| 膏肓 | gāo huāng | “膏”指脂肪,“肓”指心脏与膈膜之间,古代认为是病邪藏聚之处;合起来表示病入膏肓,难以救治 | 膏肓之疾、病入膏肓 | 名词/成语 | 《左传》、《三国志》等古籍 |
三、拓展说明
“病入膏肓”是“膏肓”最常用的成语形式,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意思是疾病已经深入到膏肓之间,无法通过治疗痊愈,形容病情非常严重。
在现代语境中,“膏肓”也可引申为问题复杂、难以解决的状态,如“企业的问题已到膏肓阶段”,意指问题已经非常严重,难以挽回。
四、结语
“膏肓”虽然不常见,但了解它的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和一些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在日常交流中,虽不常用,但在特定语境下仍具有一定的表达意义。
如果你对古汉语或成语感兴趣,建议多阅读经典文献,有助于提升语言理解力和文化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