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五夜望月的含义】《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描写中秋夜景的七言绝句。全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月色与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秋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一、诗歌原文
> 十五夜望月
> 寒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
《十五夜望月》以中秋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月光洒满庭院、寒露沾湿桂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将自己对亲人、故乡的思念寄托在月亮之上,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深深的牵挂。
三、关键词解析
| 词语 | 含义 | 作用 |
| 十五夜 | 指农历八月十五,即中秋节 | 点明时间,引出主题 |
| 寒露 | 秋天的露水,带有寒意 | 营造清冷氛围,暗示孤独 |
| 桂花 | 中秋常见的植物,象征团圆 | 增添节日气氛,引出思念 |
| 月明 | 月光明亮 | 突出夜晚的明亮与寂静 |
| 秋思 | 对秋天的情感,常指思念 | 表达诗人内心情感 |
四、情感分析
| 情感类型 | 表现方式 | 体现诗句 |
| 思念 | 通过“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 孤独 | 通过“寒露无声湿桂花”表现 | “寒露无声湿桂花” |
| 宁静 | 通过月夜的描写展现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五、艺术特色
1. 借景抒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2. 含蓄委婉:不直接表达思念,而是通过景物和疑问句引发联想。
3. 语言凝练:四句诗简洁有力,意境深远。
六、总结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亲情的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它不仅是一首中秋佳节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情感表达的典范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