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原文及翻译】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著《师说》的开篇段落,全文以简练的语言阐述了“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的观点,强调了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重要性。韩愈认为,无论一个人的天赋如何,都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教导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自我。
本文不仅表达了对教育重要性的肯定,也批判了当时社会中轻视师道、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文章语言精炼、逻辑清晰,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古之学者必有师。 |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如果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么这些疑惑就永远无法解决。 |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便拜他为师; |
|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拜他为师。 |
|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里需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因此,不论地位高低,不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
三、结语
韩愈在《师说》中通过对“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观点的论述,强调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他指出,求学之人必须有师,否则难以明理、解惑。这种思想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深思。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尊重师道、虚心求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