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若金汤的解释】“固若金汤”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防御非常坚固,难以被攻破。这个成语常用于军事、政治或商业等领域的防御体系中,强调其不可动摇的安全性。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固若金汤 |
| 拼音 | gù ruò jīn tāng |
| 出处 | 《后汉书·马援传》:“臣闻‘兵者,国之大器,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故为将者,当审慎以守,如金汤之固。” |
| 含义 | 形容防御极其坚固,牢不可破。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防御工事、制度、策略等极为稳固的状态。 |
| 近义词 | 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
| 反义词 | 软弱可欺、不堪一击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固若金汤”最早出自《后汉书》,原意是指金属铸造的城墙和沸水般的护城河,象征着极强的防御能力。后来,这一成语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广泛用于各种需要强调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场合。
在古代战争中,“金汤”指的是金属打造的城墙和沸腾的护城河,是当时最坚固的防御设施之一。因此,“固若金汤”也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或组织的防御体系无懈可击。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军事防御 | 这座要塞固若金汤,敌军根本无法靠近。 |
| 商业保护 | 公司的数据系统固若金汤,从未发生过泄露事件。 |
| 政治体制 | 该国家的政治体制固若金汤,内外势力难以撼动。 |
| 安全系统 | 新建的实验室安装了固若金汤的安全防护系统。 |
四、注意事项
- “固若金汤”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用错对象(如不能用于形容人的性格)。
- 成语虽形象生动,但不宜过度使用,以免显得夸张或不自然。
五、总结
“固若金汤”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成语,源于古代军事防御理念,现多用于形容各种形式的坚固防御体系。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也反映了古人对安全和稳定的高度重视。在现代语境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