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耳不闻什么意思】“充耳不闻”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对别人的话或事情完全不予理会、听而不闻。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故意不去听、不去理睬的态度,往往带有贬义,表示一种冷漠或无视他人的态度。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充耳不闻 |
| 拼音 | chōng ěr bù wén |
| 出处 | 《汉书·王莽传》:“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今人多以浮言为信,而充耳不闻。” |
| 释义 | 形容对听到的话不加理会,像耳朵里塞了东西一样,听不进去。 |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 |
| 近义词 | 置若罔闻、充耳不闻 |
| 反义词 | 虚心听取、洗耳恭听 |
二、成语解析
“充耳不闻”中的“充耳”意思是把耳朵塞住,不让它听见;“不闻”则是指听不到。整体意思就是:明明听到了,但假装没听见,或者根本不想听。这种行为通常带有一种刻意的回避或不屑。
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对他人意见或劝告置之不理的人,也常用来描述对某些信息或声音选择性忽略的情况。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例句 |
| 批评别人不听劝 | 他对朋友的建议充耳不闻,结果吃了大亏。 |
| 描述漠视现象 | 面对社会问题,有些人总是充耳不闻,只顾自己享乐。 |
| 表达不满情绪 | 老师讲得再清楚,他也只是充耳不闻,毫无反应。 |
四、总结
“充耳不闻”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对他人话语或外界信息的忽视和拒绝接受。它不仅反映了说话者的冷漠态度,也揭示了一种沟通上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总是“充耳不闻”,往往会引发误解或矛盾,因此学会倾听与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在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态度,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