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床快婿的典故】“东床快婿”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世说新语·雅量》。这个典故讲述的是王羲之与郗太傅之间的一段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女婿才华出众、风度翩翩,是理想的婚配对象。
一、典故背景
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年少有为,才情出众。当时,朝廷重臣郗太傅(即郗鉴)想为自己挑选一个女婿,于是派人到王家去挑选。
王家的子弟都十分拘谨,唯恐失礼,但王羲之却躺在东边的床上,神情自若,毫不在意。郗太傅听说后,非常欣赏他的气度和才华,便决定将女儿许配给他。
从此,“东床快婿”便成为对优秀女婿的美称。
二、
“东床快婿”这一典故源于王羲之在东床之上表现得从容不迫,被郗太傅看中并选为女婿的故事。该成语不仅体现了王羲之的才华与风度,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才与品德的重视。如今,“东床快婿”常用于形容才华横溢、气质非凡的女婿,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三、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典故出处 | 《世说新语·雅量》 | 
| 涉及人物 | 王羲之、郗太傅 | 
| 故事背景 | 东晋时期,郗太傅选女婿 | 
| 典故内容 | 王羲之在东床之上从容不迫,被郗太傅选中为女婿 | 
| 成语含义 | 形容才华出众、风度翩翩的女婿 |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代对人才与品德的重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赞美或形容优秀的女婿,带有褒义色彩 | 
通过这一典故,我们不仅了解了“东床快婿”的来源,也感受到古代文人风骨与社会风气的交融。它不仅是文学中的佳话,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人才与婚姻观念的一个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