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逐兔的典故讲了啥】“东门逐兔”是一个出自《战国策》的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夫淳于髡通过一个寓言故事,向齐威王进谏,提醒他不要沉迷享乐、荒废政事。这个故事以“逐兔”为喻,寓意深刻,常被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因小失大,或因一时之快而忽视长远利益。
一、典故
故事发生在齐威王统治时期。有一次,齐威王在宫中饮酒作乐,整日不理朝政。淳于髡见状,便以“东门逐兔”的故事劝谏齐王。他说:
> “我曾路过东门,看到一个人在门口追逐一只兔子。他一边跑一边喊:‘快点!快点!’但那只兔子却始终没有被抓住。后来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我只顾着追它,连路都走错了。’”
淳于髡用这个比喻告诉齐威王:如果只顾眼前的小利(如饮酒作乐),而不顾国家大事,最终会像那个追兔子的人一样,迷失方向,失去更重要的东西。
二、典故核心寓意
| 内容 | 解释 | 
| 逐兔 | 比喻追求眼前利益或短暂快乐 | 
| 东门 | 暗示普通人所处的日常环境 | 
| 追而不获 | 表示因专注小事而忽略了更大的目标 | 
| 警示意义 | 警告人们不要因小失大,应注重长远发展 | 
三、现实启示
“东门逐兔”的故事虽然简单,但蕴含深刻的哲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因为眼前的诱惑而忽视长期规划,比如:
- 工作中只顾完成短期任务,忽略职业发展;
- 生活中沉迷娱乐,忽略健康和家庭;
- 商业中追求短期利润,忽略品牌建设与客户关系。
这些行为都类似于“东门逐兔”,最终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
四、结语
“东门逐兔”不仅是一个古代的寓言故事,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它提醒我们:不要被眼前的琐事迷惑,要看得远、想得深,才能真正把握未来。
总结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典故出处 | 《战国策》 | 
| 主角 | 齐威王、淳于髡 | 
| 故事核心 | 通过“逐兔”比喻贪图小利而误大事 | 
| 寓意 | 不要因小失大,应注重长远发展 | 
| 现实意义 | 警示人们避免短视行为,关注大局 | 
| 启示 | 做事要有远见,不被眼前利益所迷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