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一、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离开故乡,乘舟经过荆门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是李白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
本篇文章将从原文、翻译、赏析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原文、翻译与赏析表
| 项目 | 内容 |
| 题目 | 渡荆门送别 |
| 作者 | 李白(唐代) |
| 原文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 翻译 | 我乘舟远渡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漫游。 山峦随着平原的尽头而消失,江水流入辽阔的荒原。 明月倒映在江水中,如同飞天的镜子;云霞升起,仿佛海上楼阁。 我依然喜爱故乡的江水,它千里迢迢送我远行。 |
| 赏析要点 | 1. 画面壮阔: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出广阔的自然景象,展现诗人开阔的胸襟。 2. 借景抒情:通过“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奇丽想象,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3. 情感真挚: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4. 结构严谨:全诗四联八句,对仗工整,节奏流畅,体现了李白诗歌的典型风格。 |
三、总结
《渡荆门送别》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更是一首寄托离愁别绪的佳作。李白通过对沿途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自己对故乡的深情厚谊。诗中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情感表达上,这首诗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