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夜书所见中促织是什么意思】一、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诗人夜晚独坐时所见的景象,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其中“促织”一词在诗中出现,是理解全诗意境的关键之一。
“促织”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俗称“蟋蟀”,在古代常被用来象征秋夜的寂静与凄凉。在《夜书所见》中,“促织”不仅指代这种昆虫,还承载着诗人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通过“促织”的声音,诗人感受到秋夜的孤寂,也引发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促织”在诗中的含义和作用,以下是一个简明扼要的表格,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相关信息。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诗名 | 《夜书所见》 |
| 作者 | 叶绍翁(南宋) |
| 出处 | 《四朝诗》 |
| 诗句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 促织 | 蟋蟀的一种,又称“纺织娘”或“蛐蛐” |
| 意象 | 秋夜、寂静、孤独、思乡 |
| 在诗中作用 | 通过促织的声音,烘托出夜晚的静谧氛围;同时引出诗人对家乡和童年的回忆 |
| 文化意义 | 在古代文学中,促织常象征秋意、离愁与思乡之情 |
三、结语
“促织”虽为一种小虫,但在古诗中却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在《夜书所见》中,它不仅是自然景物的一部分,更是诗人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促织”的描写,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妙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