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于的意思】在古汉语中,“于”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介词,使用频率极高,意义丰富。它在句子中通常表示动作的方位、对象、时间、比较等关系,有时也用于引出被动句的施事者。掌握“于”的用法,对于理解古文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于”在古文中常见含义的总结:
一、
1. 表示处所或方向
“于”常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或方向,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在”、“到”、“向”等。例如:“学于仲尼。”(《论语》)意为“向孔子学习”。
2. 表示对象或受事者
“于”可以引出动作的承受者,类似于现代汉语的“被”。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意为“我常常被有见识的人笑话”。
3. 表示比较
“于”可以用于比较结构中,相当于“比”。例如:“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非。”(《荀子》)意为“比自己贤能的人,向他请教以纠正自己的错误”。
4. 表示时间
“于”有时用于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相当于“在……时候”。例如:“于时冰泮。”(《诗经》)意为“这时冰开始融化”。
5. 表示原因
在某些情况下,“于”也可以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例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意为“不正当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6. 用于被动句
“于”常与“被”连用,构成被动结构,引出动作的发出者。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意为“忠诚却被怀疑,正直却被诽谤”。
二、表格:古文中“于”的常见用法及例句
| 用法 | 含义 | 例句 | 现代汉语解释 |
| 表示处所或方向 | 在、到、向 | 学于仲尼 | 向孔子学习 |
| 表示对象或受事者 | 被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我常常被有见识的人笑话 |
| 表示比较 | 比 |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非 | 比自己贤能的人,向他请教以纠正自己的错误 |
| 表示时间 | 在……时候 | 于时冰泮 | 这时冰开始融化 |
| 表示原因 | 因为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不正当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
| 被动结构 | 被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忠诚却被怀疑,正直却被诽谤 |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可以看出,“于”在古文中是一个功能多样的介词,其用法灵活,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掌握“于”的不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古文内容,提升阅读和翻译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