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床快婿是什么典故】“东床快婿”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女婿才貌双全、令人满意。这个典故源自东晋时期,与书法家王羲之有关。下面将对这一典故进行详细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
一、典故来源
“东床快婿”最早出自《世说新语·雅量》。故事讲的是东晋名士王羲之,因其才华横溢、仪表堂堂,被当时权贵人物郗太傅看中,想将女儿嫁给他。为了试探王羲之是否配得上自己的女儿,郗太傅安排了一次“面试”。
他让王羲之坐在东边的床上(“东床”),然后假装随意地去拜访。王羲之却毫不拘谨,坦然自若地坐在那里,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郗太傅见状,认为此人有胆识、有风度,于是决定将女儿许配给他。
后来,人们便用“东床快婿”来称呼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婿。
二、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东床快婿 | 
| 拼音 | dōng chuáng kuài xù | 
| 出处 | 《世说新语·雅量》 | 
| 释义 | 原指王羲之,后泛指才貌双全、受人喜爱的女婿 |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形容女婿优秀 | 
| 近义词 | 才子佳人、郎才女貌 | 
| 反义词 | 不学无术、庸碌无为 | 
三、文化意义
“东床快婿”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中才德并重的重视。在那个时代,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联姻。因此,选择一个“东床快婿”,意味着选了一个既有才华又有品德的人。
此外,这个成语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才”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士族阶层中,书法、文学、礼仪等都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东床快婿”虽然不再常用作正式称谓,但仍然可以作为比喻使用,表达对某人优秀品质的认可。例如:
- “他不仅事业有成,还温文尔雅,真是个东床快婿。”
- “这家人眼光真好,把女儿嫁给了一个东床快婿。”
五、结语
“东床快婿”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着一段历史,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了解这个典故,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汉语成语的趣味性,也能感受到古人对理想婚姻和人才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