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牧童的译文】《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也称吕洞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全诗描绘了一位牧童在山野间放牧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赞美。
一、诗歌原文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二、译文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画面。牧童在广阔的田野中放牧,悠扬的笛声随风飘荡,傍晚归来后,吃饱饭便披着蓑衣躺在月光下,表现出一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三、总结与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诗名 | 《牧童》 |
| 作者 | 吕岩(吕洞宾) |
| 朝代 | 唐代 |
| 体裁 | 七言绝句 |
| 原文 |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 译文 | 广阔的田野铺满青草,六七里地一眼望不到边;晚风中传来几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傍晚归来,吃饱饭后,不脱蓑衣,静静地躺在月光下。 |
| 主题 | 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闲适生活的赞美 |
| 意象 | 草、野、笛声、黄昏、蓑衣、月光 |
| 情感 | 宁静、自由、安详 |
| 艺术特色 | 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语言质朴 |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牧童的形象不仅是田园生活的代表,更象征着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理想境界。


